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樹谷園區路線簡圖

交通現況


樹谷園區位於台南縣新市鄉,即南部工業園區的西側,位於中山高速公路與南二高台灣兩大縱向道路系統之間,藉由台南環線貫穿,又有縱貫鐵路與高鐵經過,位於交通輻合之地。安定交流道、台南系統交流道、新市交流道、新化交流道、善化交流道,環狀圍繞南科成為運輸樞鈕出入口,方便民眾參與活動,交通優勢使南科樹谷園區之開發與其公共藝術之設置更形重要。

目前樹谷園區基地開發交通現況

1. 臺南市車程約 30分鐘

2. 高雄小港國際機場及高雄港車程約 60分鐘

3. 臺南機場車程約 35分鐘

4. 中山高安定交流道及臺南環線永康交流道提供便捷交通

樹谷園區人文歷史簡述(四):考古遺址史蹟

園區遺址史蹟


  樹谷園區位於台南縣的南科特定區是國內考古遺址分布密度最高、文化層序最為完整、發掘面積最大的地區。目前已發現的遺址數高達60處,其中有13個座落在樹谷園區。幾千年來這個區域在曾文溪與鹽水溪的沖積下累積出完整的文化疊層,不論是百年前的製糖工業,或是清代的古官道與汛塘重鎮,荷蘭人與漢人的台江內海貿易活動,500年前的原住民西拉雅文化,史前文化更可上溯到距今1800年前的蔦松文化以及2500年前左右的大湖文化,南科園區內又有3500年前的牛稠子文化遺址以及45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遺址,不同時期的考古遺址都遺留下不同的文化內涵,講述著每個時代的特色,彰顯著台灣歷史文化的自明性。為了讓珍貴的文化資產能夠受到妥善的保存維護,台灣史上首次透過民間的力量所成立的考古機構:樹谷文化基金會考古中心,便在奇美集團的支持下於97年8月成立。




樹谷園區人文歷史簡述(三):新市地名

地名

新市地名由來有二,一是相傳十七世紀時荷蘭人進入台窩灣(台南安平)時,原居住於該地之西拉雅族人遷移創建之新社,故名之。二是早年靠山的原住民運貨物到台南府城販售,經此地樹下休息,當地新港社民(即新和村、社內村)在此社攤販售食物方便往來商客,逐漸形成小街市集,故稱之為「新市」。


樹谷園區人文歷史簡述(二):台江內海

台江內海


  台江內海為台灣歷史的重要起點,北到嘉義新港,內岸有鹽水港(現鹽水)、下營沿台南北門、學甲、將軍、七股一直到台南市安南區達南區二仁溪北,是台灣島最大的內海潟湖,後來因數度大風雨曾文溪氾濫改道等原因淤積成陸,知名的黑面琵鷺棲地七股潟湖就是台江內海的遺跡之一。清領後期,由於北部生產的樟腦與茶葉,利潤超過了南部的蔗糖,台灣的經濟重心由南向北轉移,加上南瀛內海的陸化,使得港口數量減少,從此港口逐漸沒落,但內海陸化後的土地,卻 不斷吸引著眾多移民入墾,加速了新生土地的開發,形成了新聚落。


對照古今海岸線,可看出古內港在南瀛地區變遷


樹谷園區人文歷史簡述(一):十七世紀前平埔族群

十七世紀前平埔族群

  平埔族群泛稱居住於台灣平原地區之南島語系原住民族群,又稱「平埔番」、「熟番」。當時台南附近平埔族群主要是西拉雅族,大致分佈於新港(新市)、麻豆、蕭壟(佳里)、目加溜灣(灣裡)等四大社,由於近三、四百年來遭漢化的緣故,許多傳統習俗逐漸流失,在外貌、生活、語言上越來越不易與漢人分辨。


  公廨是平埔族祭祀與信仰中心,具有社會性與宗教性兩個層面的意涵。西拉雅族的祖靈崇拜留有祀壺的風俗,稱阿立祖祭祀,所謂阿立祖是指西拉雅族的祖靈,無形無體,僅以一壺代表神體,通常供奉在社中公廨,為平埔族特有的「阿立祖」拜壺信仰。
 
  以南科所在地來看,橫跨善化、新市兩地的南科,原是台江內海沿岸西拉雅族新港社人的主要聚落,南邊的永康鹽行、洲仔尾則是舊洲南、洲北場鹽埕主要是漢人聚落,隨著海岸線的改變,鹽場搬家,平埔族被開墾的漢人逼迫遷徙,但還是留下一些蛛絲馬跡,如後來歷史學者廣為引用的「新港文書」,就是當時外國傳教士以羅馬拼音書寫的平埔語聖經,而現大量出土的南科遺址也證實了此地曾有的繁華風景。
台灣平埔族群分布圖
 

樹谷園區的自然環境


自然生態

  樹谷園區總面積247.29公頃,其中僅150公頃規劃為企業用地,其餘規劃為綠地、大型公園、生態中心及22公頃的生態景觀滯洪池,為台灣第一座以「樹」為主角的生態工業區,積極計劃培育10萬棵樹苗孕育南台灣自然生態資源。園區內將種植的10萬株綠樹中,有黃花風鈴木、紫楝、曼陀鈴、桃花心木等不同樹種,其中包含許多台灣原生植物,以「樹是主角,人是配角」的理念出發,追求永續經濟與健康的生活型態,讓企業、科技與樹一起成長茁壯,讓「樹」成為樹谷園區最重要的主角,透過種樹將人和土地的情感連結起來,讓人可以尊重環境,和自然共生存,並以園區溫度降低1度為目標,建立永續的原生樹苗育苗場及推廣種樹苗理念與活動。


台南縣蘇縣長參與樹谷植樹活動





  樹是大自然的守護者,但往往在都市開發過程,最先被犧牲、砍伐都是樹木,樹谷園區希望打造以「樹」為主角的生態工業區,立志於樹谷園區種下十萬棵樹。從2005年10月起,透過一系列「和樹一起成長、生活、扎根」等活動與課程,邀請民眾、小朋友一同體驗參與,將構想落實,植入每個人心田,未來,一人一樹苗,創造南瀛森林。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樹谷園區-風之谷介紹


風之谷

  風之谷座落於樹谷園區西側邊界景觀區,為本案公共藝術設置基地之一,西鄰看西排水與中山高速公路新市收費站,東鄰樹谷園區曼陀林路,南北狹長走向之景觀區佔地約20.4公頃,為樹谷園區三大景觀區(風之谷、樹之谷、小太陽廣場)中佔地最大且兼具滯洪、生態、遊憩等多功能之景觀區(如圖4-6所示)。區內佔地約13公頃之曼陀林湖為人工挖掘之滯洪池,其形狀似西洋絃樂器曼陀林(Mandolin),故名曼陀林湖,平日湖水除提供風之谷樹木植栽等澆灌用水之需,亦可提供如獨木舟等水上活動之進行,於颱風雨季時節,曼陀林湖更可發揮其滯洪池之蓄水滯洪功能。


樹谷園區三大綠地、景觀公園分佈圖

  曼陀林湖週邊設施包括東側約200公尺長之湖岸棧道與平臺,棧道南端銜接浮動碼頭供水上活動使用,浮動碼頭坡頂亦設3座觀景平台。曼陀林湖上線形優美、長約70公尺之曼陀林橋為一鋼構之景觀跨越橋,該橋連結東西兩岸,橋面為木質鋪面,御風登橋,除可提供觀賞湖面景色最佳視野外,更可享受風之谷特有清風拂面快意。

  夕陽廣場顧名思義於黃昏之際可觀賞對岸落日餘暉,廣場東側設大花架迴廊及階梯席位,場中設有圓形舞台,作為提供表演活動。風之谷佔地遼闊,因此亦規劃約有2.6公里長之環湖自行車道,遊客可利用環湖自行車道暢遊風之谷,除可到訪風之谷各景觀設施外,更可欣賞座落於風之谷各角落的公共藝術作品。



 


 



樹谷服務中心簡介

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建築外觀示意圖
  服務中心為本案公共藝術預定設置基地之一,位於台南縣新市鄉中心路與樹谷大道交界處。台南縣政府為加強園區內服務機能,於樹谷大道與中心路交會處規劃一塊土地作為服務中心用地,並公開徵選委由聯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樹谷分公司經營管理,於96年11月9日進行簽約儀式,正式成為受託管理「樹谷園區」的服務機構,為全台第一個將工業區管理機構委託民間經營。不僅政府單位無須負擔管理機構營運成本壓力,受託單位融入多角度經營的構想,更能讓空間充份運用,是政府與企業合作成功的案例。

  樹谷服務中心佔地4,724坪,室內樓地板面積2,444 坪,採分棟式建築的設計概念,服務中心除包含有其綠建築執照之多功能行政管理中心外,並設置可容納500人兼顧表演與會議多功能演藝廳,及企業訓練大樓、樹谷食堂及樹谷NGO會館等,目前有定期的生態、藝文等展演或研習活動舉辦,結合生活與休閒機能的工業區管理機構,提供進駐企業及從業人員、鄰近民眾更完善服務。

  公共藝術第二期作品預計融入部分自然素材,安排於園區裡角落設置,透過園區建築各場域不同的特質,結合藝術與人和自然的關係,另一方面希望作品融入在地人文、歷史的精神,反映樹谷園區的人文特質,重新喚起民眾對於在地文化與土地的感動。



  樹谷園區最重要的資產為樹,建築師在設計服務中心建築時,便以營造樹林為發想,將服務中設想為山中之深谷,採三次元庭園方式設計,創造出地下、地面及屋頂三個層次的庭園景觀,將中央位置地勢降低,形成中低外高的地勢,預留大量面積的公共開放空間,大量種植樹木與花草,形成自然休閒的空間,未來擬規劃成化戶外休閒或表演場地。



服務中心風向對流示意圖

  四周建物則依地勢設計興建,總體建物包含行政管理中心、企業訓練中心、樹谷NGO會館與樹谷食堂等四棟建物,採分棟式建築之設計概念,建物與建物之間,運用廊道與階梯串連,讓光和空氣自然流動於各建築物間,打造「會呼吸」的機能建築群,設計理念首重環保、生態與節能。建築以白色為基調,搭配木材、石板等天然素材,呈現出簡單樸直的氛圍。


樹谷園區簡介

樹谷園區


「樹谷園區」(Tree Valley Park),位於南科園區西南側,與南科園區相鄰(如圖4-2行政轄區屬台南縣新市鄉與善化鎮),緣起於民國93年,台南縣政府因應台南科學園區光電相關支援性產業設廠需求,選定以「浮動分區」規劃理念設立的「南科特定區」範圍內247公頃土地興闢液晶電視產業專區。同年五月有效結合民間資金活力,爰依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經公開徵選委託「聯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創下政府與民間合作之最佳典範。


樹谷園區地理位置圖


  台南縣政府為服務園區內廠商與維護管理公共設施,公開徵選委由聯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樹谷分公司經營管理「樹谷園區」,營造〝幸福空間〞的環境。樹谷園區原名為「南科液晶電視及產業支援工業區」,為台灣「液晶電視專區」(Television Park,簡稱TV Park),後經過公開命名,成為Tree Valley Park,同樣是TV Park,但卻有不同的意涵,希望打破一般人對科學園區內冰冷建築的印象,在園區內樹木是真正的主角,人與廠房都是配角。所以園區於開發初期即提出種植十萬棵樹木的計畫,希望將此園區打造為生態與科技結合且共生的園區。


樹谷園區入口意象藝術作品《綠的轉進》為藝術家梁任宏的創作,代表給樹谷園區的祝福,希望園區如同樹葉一樣,經過季節不斷的交替,將凋零化作新生的養分,日益茁壯,使土地生命與文化永續保存。



  樹谷園區總面積為247公頃,其中生產事業用地佔了149公頃,相關產業如液晶電視、機械設備、光電材料與元件、塑膠製品、以及物流倉儲等業者,紛紛申請前來設廠,目前奇美精密、奇美材料、啟耀光電、旭硝子、奇力、奇景、奇美物流等已陸續建廠完成(如圖4-4)。

樹谷園區進駐廠商分佈圖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藝術家介紹-撒列麻勞 吾由

撒列麻勞 吾由



【經歷】

1999受邀參加太平洋百貨公司創作聯展
2000受邀參加台東市「馬卡吧嗨」聯展
2000屏東縣三地門鄉「舞出藝術」現場創作石雕展
2001原住民木雕獎入選
2001全國原住民運動會主題徵選優選
2001屏東美展優選
2002受聘於高樹國中擔任文化與藝術講師
2002屏東縣文化會館雕塑雙人展【淨土】
2003成立「吾由創作工坊」
2003台南夏木雕情聯展
2003原住民木雕獎入選
2003擔任屏東縣部落大學講師
2004原住民木雕獎入選
2004第六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評選為優等獎
2004擔任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村多元計畫之「石板應用課程」講師
2004參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家庭飾物商品製作研發促銷班」
2005屏東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高樹元氣館「生活原味‧義氣風發」雙人展
2005擔任屏東縣部落大學講師
2005擔任青葉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執行長
2006全國原住民木雕石雕創作競賽石雕類首獎【傳統】
2006「祖靈的眼淚」創作個展
2006擔任青葉國小工藝講師,投入部落文化深耕培育
2006擔任第一屆「魯凱青年領袖營」裝置藝術講師,成為「魯凱學」成員
2007參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後續計畫」並成為正式學員
2007青葉部落營造第一期成果展
2008 屏東縣三地國小樓梯裝置及樹屋設計製作
2009 高樹鄉新豐村新豐社區漂流木~在地發聲
2010 墾拓漂流木大賞~發現





藝術家介紹-雷恩

雷恩
學歷
1996 國立藝專畢業

展覽

2001 高雄國際機場-排灣老故事三珍寶工藝館特展
2003 「夏木雕情」雕塑聯展
2005 「戀念百合」-雷恩創作個展
2005 「原藝重現」當代原住民藝術創作展
2005 花蓮國際文化藝術節聯展
2006  future face未來的臉-關於人臉的藝術與科技
2007 高雄市立美術館「超越時光.跨越大洋-南島當代藝術展」
2008 高雄市兒童美術館「南島當代藝術-看傳說-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
鐵雕「射日」及壁畫「兩個太陽的故事」聯展
2009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2009當代原住民藝術家創作聯展
2009 反轉360-2009屏東創意展覽會聯展
2009 2009第七屆台灣設計博覽會-原`14
2009 「隱蘊—而我站在一處缺口」雷恩個展(高苑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2010 屏東美術館「穿越南國-屏東地區美術發展探索」聯展

現場創作
2003 三地門部落意象-「琉璃珠的故鄉」製作
2004 台北世貿-國際原住民工藝博覽會主題館製作
2004 南方藝象系列-2004藝術博覽會藝術超熱帶現場裝置
2006 高雄國際南島藝術節現場創作鐵雕「尋獵者」
2008 高雄市原民會主題公園第三期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變遷與傳承」製作

駐村/駐館
2006 高雄市立美術館駐館創作「祖靈之眼」
2008 97年度行政院原民會在地駐村藝術家
2009 98年度行政院原民會在地駐村藝術家

典藏
2008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作品「被詛咒的獵首人」及「祖靈之眼」

開發/設計:
2008 2009年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競賽獎牌設計

競賽
2009 花漾‧原動力原住民創意產品設計競賽-原住民時尚工藝及生活用品組-
銀獎


藝術家介紹-鄭陽晟

藝術家簡歷-鄭陽晟



生於台灣屏東,
從玩泥巴到抓青蛙,
從阿兵哥到當老爸, 
從保養工到攝影家,
從重機械黑手到玩鐵雕 …



參展經歷

2000 參與撒古流「擺盪」作品 台東
2003 「軟硬兼施」聯展
200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水起來」 “Make It Beautiful!”
2004 墾丁風鈴季
2004 台東鮪魚季
2004「驅動城市二○○四-廣場美學的勾引」華山藝文特區
2004 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作品入選
2005 「一掛米糖」橋頭藝術村 高雄 台灣
2005 屏東縣客家燈火節「光之藝術展」米倉藝術家社區協會 屏東 台灣
2005 墾丁風鈴季
2005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game box」
2006 「我的原鄉 你的街市」聯展 新濱碼頭藝術空間
2006 「阿特的飯菜湯」環境對話交流聯展 橋仔頭糖廠藝術村
2006 韓愈文化祭
2007 漢景建設特約藝術家




藝術家介紹-郭莉玲

郭莉玲



展覽

2009 台中---胡同咖啡---“小小寧靜祥和”個展
2008 吃情女聯展(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花蓮
2008 元神泛遊(糧食庫房聯展) ---台灣新藝---台南
2007 台中---胡同咖啡---“Silent Sadness”個展
2007 元神泛遊(糧食庫房聯展) ---文化中心---高雄
2006 “Silent Sadness”個展-------胡同咖啡---台中
2006 駐村藝術家聯展---橋頭藝術村
2006 台中---胡同咖啡---“一天過一天”個展
2005 台南---梵藝廊---青年畫家聯展
2002 台中---胡同咖啡---“哈囉”個展
1998 英國,倫敦---Proud藝廊---青年藝術家聯展

已出版的插畫作品

與作家蔡智恆合作的愛爾蘭咖啡繪本以及第一次親密接觸,7-11之戀,懈寄生,,孔雀森林,暖暖等書之封面插圖,由城邦出版社出版(麥田)

工作經歷
2009 洄蘭國際藝術創作營(口譯專員)
2008 颱風計劃隨行翻譯(口譯專員)
2007 綠島人權藝術季-國際藝術家創作營-翻譯
2006 橋頭藝術村—第二期--駐村藝術家
2003/05-2003/08來能美語行政人員晚班主任
1999/02-2003/05來能美語行政人員翻譯行政兼美工製作
1995-1998 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英國倫敦大學-The Slade School of Art繪畫組1992-1993 Universitaire Stendhal法國Grenoble--法國語言學習
1985-1989台南家專美術工藝科


壁畫經驗
2004 台北 -陶板屋-光復店(附圖)
2005 板橋 -陶板屋
2005-台南-東東香草(附圖)
2005 中壢-陶板屋
2006-高雄-古得曼餐廳(明誠店)
2006-嘉義 -陶板屋
2006-高雄-鳳山 -陶板屋-光復店


藝術家介紹-張乃文

張乃文


Chang Nai-Wen
1966 生於台灣台南


1994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學士
2003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2005 進入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班

個展:
1993 首次個展 台北借山堂
1997 巴黎大獎成果展 台北藝術家聯誼會
1998 「非常傳統」98 個展    台北淡水藝文中心
2000 「天機」個展 台南藝術學院造形所藝術B廳
2001 「一息尚存」張乃文小閣樓展 台南市文賢油漆行
2001 「難佛」張乃文個展          台中二十號倉庫
2007 .7 「不是東西NOT A THING」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9.1 「INTER-VIEW」張乃文個展 台灣新藝
2009.2 「動不動」陳愷璜˙張乃文雙個展 新莊客旅人文藝術館

獎助:
1992 第四屆北縣美展雕塑類文化中心獎
1995 第二屆巴黎大獎首獎
1997 鄉林建設第一屆國際公共藝術創作競賽入選
1997 桂林大陽谷國際雕塑創作營
1998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第一屆『關渡世紀』美術研究創作獎助金
1998 屏東運動公園公共藝術創設獎
1998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創作補助
1998 『世紀黎明』校園雕塑展徵件最優
1999 第26屆台北市美展美術類台北獎
2000 板橋車站公共藝術設置徵選第二名
2001 台北市大安地政事務所辦公大樓公共藝術徵選首獎
2002 台北市東湖國小地下停車場公共藝術徵選首獎
2002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綜合教學大樓公共藝術徵選第二名
2002 第二高速公路南投交流道暨公正巷跨越橋公共藝術徵選第二名
2002 台北市信義二號廣場附設地下停車場公共藝術徵選首獎
2004 台北市立濱江國中公共藝術委託製作「向大師致敬」
2005 司法院檔案大樓公共藝術邀請比件第一名
2008 台北市立老松國小新建大樓公共藝術委託製作

聯展:
1992 『當代雕塑大系~立體新視界』聯展 台北借山堂
1995 『潛化‧位移』 台北美國文化中心
1997 『非常流』 台北竹圍工作室
1998 『精雕戲琢』聯展 台北北投捷運站
1998 「鬼才」台北藝術家展 台北竹圍工作室
1998 「站在風景的高度」台灣當代雕塑展 台北世貿藝術博覽會
1998 「世紀黎明」成大校園雕塑展 國立成功大學
1999 「原型‧異象」歷屆巴黎大獎校園巡迴展 台灣各師範院校
1999 「單數與複數」版畫雕塑聯展 台北誠品畫廊
1999 「紋化遠百」空間裝置展 台南遠東百貨公司
1999 台灣美術新貌展立體創作系列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
2000 「非常廟」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0 「2000年環境裝置藝術」聯展 台南市立藝術中心
2000 中日青年雕塑聯展 琉球諸島藝術計畫在台北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00 「1019」 聯展 台南藝術學院造形所
2001 「台灣美術新貌展—立體創作」 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2001 「隻手遮天」聯展 台南市文賢油漆行
2001 「空間取代時間的辯證」臻品2001新人展 台中臻品藝術中心
2001 「非人國」三人展 台北伊通公園
2002 酷斃了Be Cool 高雄市新濱碼頭
2002 「凝視台灣—啟動台灣美術中的228元素」第六屆228紀念美展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2003 「2003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國際名家雕塑邀請展」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2004 「風中之姿」靜宜大學校園雕塑聯展 台中靜宜大學
2004 「2004山中傳奇-石門水庫漂流木裝置藝術展」 桃園縣石門水庫
2005 二○○五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貿3館
2005 二○○五關渡英雄誌—台灣現代美術大展 關渡美術館
2005.8 「Haslla International Open-air Museum Symposium」 南韓江陵
2005.12「迴流」2005石門水庫國際漂流木創作營 桃園石門水庫
2006.11「生活的良好掌握」台南藝術大學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生聯展 台南藝象藝文中心
2008.11「2008高雄鋼雕藝術節」 高雄中都窯場
2009.2 「城市樂園Ⅱ異質世界-當代青年藝術家群展」 MOT ARTS
2009.5 「講˙述—2009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



藝術家介紹-陳浚豪

陳浚豪 (本名:陳俊豪)


Howard Chen(passport: Chen, Chun Hao)
出生於1971




1998 「視域游離」聯展”新生態藝術環境”,台南
1998 「世紀黎明1998校園雕塑大展」於成大,台南
2001,3 「個展—潛在氛圍」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1/8  「Insist & Resist」於赫德蘭藝術中心,舊金山
2002/7 「瀉銀」個展於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2002/8 「迷炫島嶼—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2002/9 「個展—潛在氛圍II」20號倉庫,台中
2002/10 「DREAM 2002/The Red Mansion Foundation,Oxo Tower Wharf 倫敦
2003/9 「亞洲城市城市網路」雙年展,韓國漢城
2003/9  「藝術建譙」聯展於民權老街,台南
2003/11  「藝術新浪」於大趨勢畫廊 ,台北
2004/5 「海安路藝術介入計畫-美麗新世界 」,台南
2004/11  「素」成大藝術中心聯展,台南
2005.3  「228美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05.4  「不可見的曼谷地景」,泰國曼谷
2005,6  「膜中魔」,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5,9  「觀音聽色」聯展,上雲藝術中心,高雄
2006.2 「228美展」,宜蘭縣
2006.3  「花花帳」個展,台東鐵道藝術村,台東
2006.3 「華漾」聯展,台北
2006.8 「台北23」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6,10  「共振」富幫藝術小餐車,展於富邦金融大樓,台北
2007.2 「228國家紀念館」特展,台北
2007,9 「迷宮」個展,非常廟,台北
2007,10 「大隘藝術節」,新竹
2007,10  「In ART, tainan開幕聯展」,台南
2008.2  「台北 忠泰畫廊開幕展」,台北
2008.3  「抽象與材質」/印象當代畫廊,台北
2008.6 「和而不同」/亞洲藝術中心,台北
2008.7 「粉樂町」,台北
2009.2  「228美展」,高雄
2010.3 「泡故宮」,Inart, 台南

獲獎
1997 廿四屆北市美展入選
1998 廿六屆北市美展入選
2001/4 台北美術獎優選
2002/6-2002/9 獲文建會贊助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
2003 高美獎優選

公共藝術;2007獲布袋港行政大樓公共藝術製作

藝術家介紹-了嘎‧里外

了嘎‧里外


1970年生

花蓮縣豐濱鄉人

豐濱國中畢業

青年高中汽車修護科結業

擅長木雕及裝置藝術等











重要專業經歷

個展

2009 了嘎里外木雕個展,布農文教基金會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台東
2009 木雕創作與創意商品,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

聯展

2009 夏藝眺─2009視盟藝術家博覽會,京華城,台北
2008 太平洋詩歌節木雕展,亞士都飯店,花蓮
2008 豐濱鄉公所原住民木創創意成果展,石梯坪,花蓮
2007 流動─旅人,漂流木當代藝術創作聯展,台北
2005 原藝重現─原住民當代藝術聯展,新光三越,台南
2005 布.木之後─港口到港口,亞士都飯店,花蓮

駐村、創作營

2007 交叉─東海岸藝術創作營,台東
2006 文建會「公共空間藝術再造計劃─部落公共藝術創作」,花蓮
2006 Palafang公民美學藝術創作營,花蓮
2005 布農部落駐村藝術家,台東
2002 童年的記憶,布農紅葉溫泉,台東

公共藝術

2005 戶外創作《39隻水牛》,水牛產業館典藏
2002 參與製作《八大年齡階層》,「微弱的力與美」公共藝術,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

講師

2004 豐濱鄉港口國小木雕講師,花蓮

典藏作品

2008 木雕《不只是書架》,設計公司典藏
2006 木雕《揹薯條的阿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典藏
2005 戶外創作《39隻水牛》,水牛產業館典藏
2005 木雕《大嘴巴》,布農文教基金會

重要作品

2006 裝置《當我流淚的時候就是我高興的時候》

重要演出紀錄

2002 參與演出《I cuwaai ku lalan路在那裡? 》,「微弱的力與美」公共藝術,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